追“新”逐“绿”生态优 美丽钟楼入画来
诗画江南常州里,千年古韵钟楼秀。
今年以来,常州市钟楼区把握新一轮发展的“时与势”,以“532”重大战略部署为导向,以高标准实施“生态中轴”建设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突出规划引领,加强源头治理,聚焦绿色发展,打好“生态保护”争先仗。
追“新”逐“美”的道路上,钟楼区以“绿”为笔、以“水”为墨,在中吴大地上描摹出一幅钟灵毓秀的发展新画卷。
源头治理、“碳”路先行
打造生态高“颜值”
秋冬之交,漫步钟楼,天蓝如洗,运河波光潋滟,沿岸口袋公园、绿色长廊披上金装,市民游人在其中惬意休憩。
今年,钟楼区运用系统思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源头治理,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不断擦亮“生态绿城”亮丽名片。
这一年,钟楼区“气质”更佳,“水晶天”常现。
大气环境质量连续两年达国家二级标准。全区施行拉网式覆盖检查,力争一尘不染。两大油库储罐全接液浮盘、高效密封改造加速推进,涉气汽修、水泥、玻璃、铸造业、灯具等产业全面提升整治。在交通要道对车辆开展全面抽检抽测,在重点区域对餐饮单位油烟净化装置开展清洗。
这一年,钟楼区岸绿水清,全面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
全区深入践行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推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内外兼修,综合施策,打出治理“组合拳”,唱响新时代“太湖美”。实施河流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划定35个污染控制区,基本形成各类污染排放控制区溯源排查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以及整治项目“一张图、一张表”,并按年度排定落实具体治理工程,为高质量实现全区河流水质“两消除、三提升”目标、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美丽景象打下坚实基础。
其中,殷杏泰片区借助全省首个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试点契机,形成“农田集中连片、农业规模经营、村庄集聚美丽、环境宜居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村土地利用新格局,同时全系打造片区水环境,全面优化水域景观及周边居民生活环境。
这一年,钟楼区勇当“碳”路先锋,绿色新风劲吹。
新闸科技工业园成功获得中节能认证的碳中和证书,成为常州市首个、江苏省第三个按国际标准PAS2060认证的“碳中和园区”。在这里,节能降碳与产业优化升级同步,电力成为主要动力源,2024年底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竣工验收并投运后,预期将实现可再生电力消费占比100%。
走进钟楼区上书房社区,“智慧座椅”、光伏板正在“晒太阳”,随时能为居民照明、电动车充电提供便利,零碳、清洁的“绿电”触手可得。社区里的“小海绵”能实现雨水调蓄与美化地块景观的双重作用。该案例被评为今年全国绿色低碳系列典型案例,相关经验在“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上分享。
绿色之声还在世界大会上响起。今年,常州市钟楼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晋受邀前往阿塞拜疆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中国角边会活动上向世界讲述常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造“新能源 新城市 新生活”实践经验。
项目打造、“智”理有方
提升生态软实力
绿色发展,规划先行。钟楼区围绕“绘就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生态路径,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自身特色,定下一张张美丽钟楼建设的“设计图”。
《常州市钟楼区生态文明建设方案(2022—2025年)》《钟楼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钟楼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0—2035年)》等一揽子规划方案统筹作用明显,一张蓝图绘到底。
绿色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鲜明底色。近年来,钟楼区围绕“增核、扩绿、联网”三大措施,还绿于民、惠绿于民,打造“串珠式”公园绿地网络,推进古运河沿线绿廊建设,写好“绿色文章”, 绘好“生态画卷”,不断提升美丽钟楼绿色生态软实力。
一个个重点项目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滨河景观品质日益提升。活力潮玩口袋公园里,旧时打鱼晒网的场景变成休憩拍照的网红地,年轻人乘着滑板呼啸而过;散步童子河体育运动口袋公园,既可以随时停下脚步运动一番,也可直通大运河绿廊欣赏美景;剧场记忆公园定位城市艺术中心,化工记忆展示墙串联起社区生活与城市发展的足迹与展望;国贤府隐林园打造了错落有致的赏景空间,以诗画相融的意境,彰显江南水乡独有的文化内涵。项目“施工图”正逐步变成真实可观、可感的“实景画”。
常州位于太湖上游,守护万顷碧波责无旁贷。今年,钟楼区联合武进区申报的太湖流域滆湖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荣获省级示范工程。未来,两区将因地制宜采取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工程措施,科学布局和统筹实施入湖水系生态整治、湿地保护修复等3个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区域绿色发展生态基底,筑牢太湖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积极推动各地争创生态建设亮点,深入谋划大运河保护工作,进一步夯实资金争取基础,全力以赴争取EOD、山水林田湖草沙等项目资金和激励政策支持。”常州市钟楼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说。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更多的数字技术赋能生态治理,“智慧大脑”保护生态环境。
在荷园,灌木丛里、树杈上隐秘地分布着带有图像识别和声纹识别等功能的投喂器。一只大山雀在夜色中闷头觅食被搭配红外线热成像仪器的球机摄像机精准捕捉,留下了省级二级保护鸟类来过的“物证”。
目前,荷园生物多样性观测站设备可识别鸟类种类已由去年的几十种增至千余种,并通过声音和图像观测在荷园识别发现了40种城市鸟类,观测站建成前人工观测鸟种仅为20种,呈倍增之势。“我们正在通过观测成果建立鸟类观测数据库,分析评价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现状,同步加快接入市水美平台,提升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现代化水平。”常州市钟楼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说。
提速向“新”、增添“绿色”
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能源浪潮滚滚向前,常州作为“中国新能源之都”,更是勇往直前,一路向“新”前行。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产业”也始终是常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钟楼区持续探索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第二专员办常州环境监察室成立“探索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实践基地”,又集中力量共同打造生态环境领域政策资源直通直享新高地,以精细化指导和政策引导为企业搭建起绿色桥梁。
“多年的发展实践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命门’,也带来机遇。用足用好环保政策,争做行业环保标杆,才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凝聚动能、攒足强大的后劲。”江苏裕兴薄膜科技股份公司、江苏皓月涂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有感而发。
今年4月,常州市钟楼生态环境局制定印发《常州市钟楼生态环境局关于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这份行动指南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导航,聚焦重大项目服务、环评质量、安评环评联动、优化执法方式、全员服务效能等8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举措,为持续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助力锻造新质生产力、催生发展新动能提供政策要素保障。
为了帮助企业补上“短板”,提振发展信心,钟楼区创新“预查式执法”模式,变“事中、事后查处”为“事前服务”,推进执法监管柔性化。同时,钟楼区还编制生态环境领域涉企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借助行业领域专业力量成立专家组,进驻重点企业(项目)或与局班子成员挂钩服务重点企业同步深入一线,重点关注和征集污染防治、环境管理、低碳减排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协调解决,真正想企业所想,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高质量党建是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保障。钟楼区坚持党建赋能,淬炼出一支生态环保铁军队伍。全区加强“先锋绿源通”“减污降碳”“保护大运河”党建联盟建设,深化协作机制,和钟楼区住建局等10家单位共同成立钟楼区“龙腾两湖·共建钟轴”先锋红盟,服务全市“532”发展战略。此外,钟楼区还格外重视青年力量,积极发挥“青学青思 学用相长”青年学习平台的优势,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升青年同志工作本领,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人才蓄水池”。
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向未来,钟楼区将继续向“新”而行,阔步走在绿色发展的大道上,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新华日报)